学习《十项准则》心得体会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金沙城中心
陆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最近,教育部颁布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这是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结合新时代对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增强四个意识,政治站位正确。从教师职业承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上,处理好个人利益和国家、社会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个人理想和民族梦想的关系,集聚奋斗力量,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增强底线意识,基本定位适当。准则中的禁行性规定是底线,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最低要求,是大中小幼职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必须遵守的,是不可触碰的红线。思想行动一致,理解认识到位。准则中的禁止性规定,不是体检结果,是预防保健手册,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提醒,是严管厚爱,时刻自重、自省、自励,增强行动自觉,做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教师,承担职责使命。
通过学习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对教师职业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平凡的工作中,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严格遵守十项准则,用爱实践着师德。
(一)用爱心去聆听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大爱无痕,润物细无声,教育无处不在,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和蔼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智慧。我用爱心去聆听,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去付出,为学生、为事业不懈地努力着。
(二)用耐心去聆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事实上,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从教学成绩、班级纪律、校长领导评价角度看学生,总想达到十全十美,发现问题总想试图征服学生,让学生朝着我们的方向前进,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身份——他是一个有个性、有尊严的生命体,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学生的心理、生理不健全、不完善,在有些事情上存在偏激的想法,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我行我素,这时老师需要的是一种耐心,给他时间,也给自己时间,共同解决问题。
(三)用信心去聆听
一位知名教育家曾说过:“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要让孩子有自尊心,就要让孩子充满信心,老师也要信任每一个孩子。
(四)用细心去聆听
师生的和谐相处胜过教师许多的刻意教育。在当今教育环境下,和谐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老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上下级关系,应该平等地相处。老师应该走入学生中,用细心感染学生,从细微入手,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加深彼此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我一定会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结合工作与教学实际,切实做到: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用爱心、耐心、信心和细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学会敬业、爱生,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