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我国国内关于数学素养的研究,大多是对其概念进行界定。郇中丹(2011)主要从数学知识的角度,来认识数学素养(他称之为数学修养),并对教师提出相应要求。张建良和王名扬(2012)把数学素养(他们也称之为数学品质)界定为:“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观念等的一种综合修养。”可见,他们也持有一种综合的数学素养观,但少了“运用数学的素养”这一成分。
我国有关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研究不太成熟。王子兴(2012)主要集中在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的研究。李渺(2013)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现状。康世刚(2012)从新数学课程实施的视角探讨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成长的途径以及对数学课程的影响。潘小明(2013)从知识因素,课程意识以及不同形式的反思讨论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多层次路径。方勤华(2013)从实然与应然调查分析构建了教师数学素养框架。
肖军,李先楚,汪光东等对农村初中教师进行了素质调查研究。他们认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由四个要素构成:(1)数学教师的学历;(2)数学教师的思想道德;(3)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4)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他们从这四个方而对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现状。
史中宁,孔凡哲在《“数学教师的素养”对话录》一文中谈到要想成为一个合格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两种素养,即:(1)具备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2)数学教师的特殊素养。数学教师的特殊素养包括以下几点: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②全面把握数学学科知识;③准确把握教材的新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美国霍姆斯小组在发表的《明日的教师》报告中指出,数学教师具备良好的读写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实施多种教学风格的能力、反思能力、提出分析和改进教学的能力、研究调查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
弗赖登塔尔指出,教师能够自信地使用现代数学的基本方法;提供为理解现代数学结构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发展有关如何应用数学的某些概念;对如何进行数学研究作初步介绍。弗赖登塔尔从数学的内容,概念,思想方法和数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对于一个教师的最低要求。
库斯密安指出成功的教学活动依赖于教育学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教学活动的成功表现在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讨论,相互帮助,另外教师还需善于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孩子成长。教师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善于与学生交流,做到因材施教,激励爱护学生。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虽然围绕数学教师知识的研究、教数学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的研究己有很多,但对教师数学素养进行系统、深入、完整描述的文献还十分缺乏。因此,本研究成果可以丰富此类文献。在我国,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数学教学,具体需要什么样的数学专业素养,还缺乏理论的和经验的研究基础,这已经成了改进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然而,这些项目往往缺乏证明它们效果的证据。提高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的要求是显然的,但具备什么数学专业素养才是实施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所需要的,还缺乏有说服力的理论,让我们能据此为教师设计有效的专业发展项目。本研究可以丰富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为研究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为建构对教师专业素养、教师素质的全面理解提供理论视角;为进一步发展、测量和评价教师数学素养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框架。
2.实践意义
从宏观层面上看,数学是高中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学科之一。因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已经成为国内外数学教师教育的共同奋斗目标,是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的有力保障。提升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是国际数学教师教育的共同目标,是目前数学教学研的热点之一,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是国际教育评价的关注,数学素养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指标。研究结果能为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或者培训活动提供有用的参考,使其朝向具备较高的数学素养的方向发展,审视课程设计和培训的针对性。同时,能为高中数学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教学效果提供途径,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促进高中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